2019年04月10日
計劃背景
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於2014年獲優質教育基金資助,推行「發展『香港學前非華語學生中文學習進程架構』計劃」,發展「香港學前非華語學生中文學習進程架構」作為配合非華語幼兒中文語言能力的水平參照及評估工具。是項「主題網絡計劃」將運用該架構,配合《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》,與學校共同探討提升非華語幼兒中文能力的策略。本計劃於2017-18年度開始推行,2019-20學年為計劃第三期。
計劃目標
本計劃旨在與幼稚園教師協作,運用「香港學前非華語學生中文學習進程架構」促進
非華語幼兒的中文能力發展,目標包括:
- 幫助教師運用架構診斷學生學習困難;
- 幫助教師運用架構照顧不同能力學生需要;
- 幫助教師運用架構檢視或調適校本課程。
支援策略
本計劃將與幼稚園協作,透過以下模式達致計劃目標:
到校支援: |
學校發展主任到校,支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架構,並與教師共同檢視課程,運用架構對課程進行調適和優化。 |
學生評估: |
計劃團隊到校為計劃學校的學生進行語文能力測試,作為調適和發展課程的 依據。 |
學習社群: |
定期舉辦學習社群活動,由計劃團隊了解學校運用架構的情況,針對難點, 共同探討應對策略,促進學校間的交流。 |
教師培訓: |
定期舉辦培訓工作坊,培訓教師如何運用架構促進非華語幼兒中文學習。 |
參與條件/對參與學校的期望
- 學校取錄非華語學生;
- 學校參加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;
- 學校願意安排統籌教師負責計劃協調,進行共同備課和觀課交流,促進校本課程優化;
- 學校願意分享校本經驗,促進交流;
- 學生參與評估,以蒐集學生表現促進教與學。